【好野報報-第2號】 對付返潮的小撇步

在高山上、北部的冬天、南部的春天(迴南天現象),戶外露營時,很多人都遇過返潮的問題,有時候半夜就開始帳篷裡面下小雨或被水滴嚇醒。早上還要起床找乾抹布,把濕漉的帳內擦乾淨。遇到這個惱人的現象,第一個念頭就是怪帳篷不好。真的是這樣嗎?首先,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返潮?

 

【返潮原理】

當潮濕的熱空氣(人體體溫或呼出氣體)昇華碰到低溫的物體(帳布),水蒸氣凝結變成低溫物體上的水珠,累積後滑落造成積水,甚至誤以為帳篷漏水,帳頂最低緣最容易滴水。

 

【易發生返潮的情況】

1. 帳篷完全暴露在濕度高的戶外,尤其在台灣氤氳潮溼的高山上、靠河岸或海邊的地方、春天的南方、冬天的北台灣地區…等營地,都非常容易造成返潮。

2. 帳內人數:當一個帳篷容納的人數多,帳篷內空氣流通效率差(空間不足),呼出來的熱空氣與空氣流通的速率不對等。

3. 睡者與帳布的距離近,呼出來的熱空氣來不及被帶走就在帳布上凝結成水氣。例如:印第安帳的邊角較為靠近睡者,返潮的機率就相對比較大。

 

【解決返潮的關鍵】

返潮的有效解決方式,有兩大重點:一、 帳外環境:儘可能地別讓帳篷暴露在潮溼的大環境中,隔絕的方式分為「上」和「下」。所謂「上」則創造第二層流動層(天幕或客廳帳),隔絕大部分濕氣接近睡覺的帳篷。而「下」則鋪上地席和阻絕濕冷地氣的地墊,讓熱氣與冷地不會在帳內相遇,變成水氣。

二、 帳內通風:透過通風和對流來防止暖空氣凝結,也就是說,製造溫層與自然對流來解決返潮現象。具體的方式就是內外帳要有一定的距離,避免靠得太近;睡者與帳布保持一定的通風距離;不要怕冷,就緊閉門窗,反而更要依照帳內人數、內外溫差比率…等,讓透氣孔真正發揮空氣流通的功效。

 

【抗返潮搭設法】

1. 先掌握氣候條件:搭設帳篷前要觀察天候並調查氣象水文資料,了解所在地的天氣預報與當地的風向,搭設地的低溫緣與抗風處的確實區域。原因:我們建議露友在搭設帳篷之前,請留意溪邊、崖邊、湖邊、風口處,了解夜晚時低溫處與風向處的來源,再決定搭設位置。

2. 了解所要搭設的地面:常見的地面有一般泥地、碎石、草地、水泥、木棧板。原因:返潮最容易出現於泥地與草地,再來是碎石,因地下濕氣最直接的回饋上升到地面。

3. 做好防水工作:鋪設地席/地布,需要百分之百的防水,可用廣告帆布或露營專用地席再而是木棧板。原因:保護帳篷底部隔絕地上地下濕氣上升,並提供防水功能。

4. 舖設帳底隔絕層:帳內鋪設第二層隔絕層,鋪設鋁箔睡墊、巧拼地墊、瑜珈墊等等..,儘量讓冷地氣不要上竄到帳底。原因:睡覺時,身體散發的溫度不會直接被地上吸走,隔絕溫度。

5. 帳外阻擋層:帳篷上面再搭一塊天幕或小外帳,當第二外帳(當屋頂 ) ,條件是不可帳篷與天幕不可相疊一起。原因:減少反應在帳篷外帳上的返潮(冷凝),這時五成上的返潮(冷凝)都會反應在這天幕上。 (天幕最好採包覆式、落地式,並預留空氣流通層)

6. 確實做好透氣與對流:夜間睡覺前,留意風向與注意對流現象適度開窗並調整天幕下降抵擋受風處。原因:讓空氣有流動空間,讓來溫暖空氣來不及凝結即被對流給帶走,尤其室內帳不可緊閉。

 

【返潮是露營的過程】

返潮的環境出現與搭設的溫度、濕度、風向、帳內的人數、熱源(暖爐)、通風條件環環相扣,返潮要解決一定要知道造成的原因與病灶,除非是高科技的帳布,否則幾乎沒有一頂帳篷可以百分之百杜絕返潮。因此,帳篷遇到返潮是很正常的現象,依照帳篷的款式、種類與設計,也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,單層帳、雙層帳,甚至帳布材質,都會影響結果,就端看使用者如何利用地形、地物、裝備與搭設來降低返潮問題。

 

Outthere好野致力於研發符合台灣氣候的各式帳篷,讓露友們擁有舒適美好的露營體驗。關於帳篷,我們有專業的設計與服務團隊,若您有使用上的疑問,歡迎洽詢。同時,我們也誠摯歡迎資深露客們參與討論,提供意見與指教,集思廣益,讓更多人增加帳篷知識,也更能從容應付各種戶外露營的狀況。大家一起努力吧!

引用於http://www.outthere.com.tw/ Outthere好野官方網站,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,但請務必註明出處,謝謝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頭鷹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